创业开餐饮店,不只是选址、装修和菜品,更有不少“看不见的坑”藏在法律里。本文从以下5个方面详细解析开餐饮店前必须了解的法律问题:
合同陷阱:租赁合同里隐藏的风险点
营业执照:一证多店,可能违法
食品安全:不合规即停业
用工纠纷:一纸协议防风险
知识产权:名字和LOGO用错全盘皆输
看完这些内容,能帮你少走弯路,省下一笔可能的“学费”。
开店前不懂这些法律问题可能会吃亏
1. 合同陷阱:租赁合同里隐藏的风险点
餐饮创业最先接触的就是租房,一不小心就容易中招。比如,房东是否有合法出租资质?商铺是否具备餐饮用途?有些商铺在规划用途上是“办公”或“住宅”,根本不能做餐饮。此外,合同中是否规定水电增容、消防审批、提前解约赔偿等内容也极易被忽视。2025年前很多老板习惯口头承诺,吃了不少亏。现在的做法建议请律师或专业第三方审查合同,避免后期纠纷。
2. 营业执照:一证多店,可能违法
开店当然要办营业执照,但很多老板为了图方便,用一张执照开多个门店,或者挂靠别人的公司名下,这是违法行为。一旦被监管部门发现,轻则罚款,重则勒令停业。尤其是涉及餐饮的“食品经营许可证”,必须与实际经营地址一一对应。国内不少城市如今都严查“证照不符”现象,老板们一定要合法合规办证,别因小失大。
3. 食品安全:不合规即停业
食品安全是餐饮行业的红线。一旦发生顾客投诉、舆情传播,品牌再大也可能“一夜崩盘”。很多创业者不了解《食品安全法》的细节,比如原材料采购的合规票据、餐厨垃圾处置的合法性、后厨清洁制度的执行等。星巴克、麦当劳等连锁品牌都设有严格的食品安全SOP,正是这种“底线意识”保障了品牌长期运营。
4. 用工纠纷:一纸协议防风险
员工问题,是餐饮业老板们的常见“心病”。试用期工资、社保缴纳、辞退补偿、工伤责任……每一个点都可能成为后续矛盾爆发的导火索。尤其是临时工、兼职人员,许多店铺因未签书面协议而陷入劳动仲裁纠纷。建议至少签订一份标准的劳动合同,明确岗位职责与报酬制度,规避未来潜在风险。
5. 知识产权:名字和LOGO用错全盘皆输
起名也有坑!很多老板拿着“听起来很牛”的名字开店,结果后期才发现早已被注册,遭遇侵权起诉。例如曾有一家“吉野家风味饭”因涉嫌混淆品牌被法院判赔数十万元。建议品牌名称、LOGO在正式运营前就去查重注册,尤其是准备做连锁的品牌,更应提前布局商标权利。花万里全案设计公司也提供商标设计与注册服务,助力品牌合法安全成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