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国际化的现代社会中,地区与地区之间往来密切,旅游、参访、移民、外出求学者越来越多,各地不同的特色餐饮文化和佳肴也传入到各个城市和乡村中。但我们总能发现,同样是一种菜肴,在传入不同地区或国家时,它们的烹饪方法、口味等都会有所变化,例如同样是小笼包,在无锡个头较大,在上海则小巧许多,同样是浓油赤酱,上海口味偏甜,而湖南、湖北等则偏咸辣,这种变化是为了迎合当地人民的饮食习俗和喜好,使异域美食更好地在当地生存下去。在设计领域中,其实也是如此。这种带有地域关怀和本土化的做法并非是当代的产物,在西方建筑史中,对建筑地域性的自觉意识可追溯到19世纪,例如无论是哥特式建筑还是文艺复兴建筑,都有融合地方特征的建筑设计现象存在。只是从20世纪70年代起,随着现代主义设计思潮的兴起,无限蔓延的国际式现代风格,让各地建筑文化变得过分单一化,地方精神严重缺乏。故在21世纪的今天,地域问题成了人们广泛关注的全球性重要课题。在餐饮空间设计中,因地制宜也成了当代设计师最常采用的设计思路。
因地制宜顾名思义是指要根据各地的具体情况,制订适宜的解决办法。它不是狭隘的地方保护,或是族群对立,而是强调去创造一种能适应和表征地方精神的当代空间环境。它与当地的文化和地域环境密切关联,关注那里的文脉和都市生活。它不是单一的将标签式的当地传统文化或本土建筑符号相互叠加,填满一个空间,而是倾向于从各方面如风土人情、人文精神、生活习俗、审美情趣、气候条件、地方资源、经济制度、传统经验或形式等入手,吸取新的元素融入到空间环境中,从而使空间得以更接地气,既与国际接轨,又符合特定的环境,最终使空间收获场所感与归属感。所以在这类餐厅设计中,如何选择和提取元素,如何凸显各地文化特色,如何进行融合并使其具有地方适应性,既是本类设计难点,亦是其出彩之处。